a) 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促進學與教的效能。

合作學習法 ---
重視組員互動、積極互賴的學習模式,從而讓不同能力的學生
 
都有參與學習及發揮所長的機會,照顧學習差異。
   
數學化學習 ---
根據各級課題的需要,以數學方法、手段或工具讓學生去
認識並組織現實經驗,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以鞏固
學習基礎。

STEAM活動 --- 設計各級STEAM活動,培養學生科研的基礎能力,加強跨學科的結合。
增潤課程 --- 檢視及訂定各級的增潤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自主學習 --- 結合自主自學的六階段,於三至六年級推行電子學習,並利用出版社提供的網上自學平台配合校本課程,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效能。

 

 

 


 

b) 透過校本課程冊子的設計,強化學生的解題及解難技巧、探究能力、閱讀能力和創造力。

內容包括:解題/解難技巧訓練、探究活動、實作評量活動、閱讀計劃、高思維訓練題目、自擬應用題練習及課業設計等。

 

 

c) 舉辦各類拔尖保底的數學課程,進一步照顧不同的學習需要

當中包括:奧林匹克數學精英班、珠心算班、數學創意解難組、數學樂小組、數學魔力橋、課後輔導班、周六學科精進班和鞏固班、「繽紛數之樂」補習班,以及各類的補課活動等等。

 

 

d) 參與不同的校外比賽,發展學生潛能

當中包括:香港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比賽、香港小學數學創意解難比賽、全港小學數學比賽(教協主辦)、全港小學數學比賽(觀塘區)及聯校小學Rummikub(魔力橋)邀請賽等

 

 


e) 於教學課程中滲入「自學元素」,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

藉著自學筆記,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撰述課堂重點,以及完成課後延伸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

 

 

 

 

f) 於高年級增設「數學科英文工作紙」及相關筆記,為升中作好準備。

因應初中課程的內容,於四至六年級的數學課程中教授一些數學的英文詞彙,讓學生及早適應初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