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的政策、資源及支援措施
I. 政策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及
-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II. 資源
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本校獲教育局增撥的額外資源包括
III. 支援措施及資源運用方式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 成立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小組統籌對學生的支援工作,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副校長,課程發展主任、學生輔導主任及中英數科專責主任、教育心理學家組成,班主任及相關教師協助推行有關工作。
- 除了兩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SENST) 外,另外增聘2名支援教師及1名教學助理與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
- 安排抽離/課後輔導班,本年度為為學業成績稍遜的一、二、三、四、六年級學生提供中、英加強輔導各一組,五年級中、英、數加輔各一組的加強輔導教學;由於疫情影響,下午未能進行面授課堂,只能以zoom形式上課。
- 開辦小一、二中文鞏固班去協助學生字形結構及掌握字詞的運用。全年進行了(11)次。
- 開辦了小二英文鞏固班,於星期六進行面授課,協助學生認讀字詞,全年進行了(11)次。
- 開辦「繽紛數之樂」小組,協助小二、三數學成績稍遜的學生掌握數學概念;使用調適工作紙協助學生了解課題並重溫四則運算從而加強學生運算能力。全年進行了(11)次。
- 購買「言語治療服務」,為有言語障礙的學生提供服務,總計全年有6-8次的小組/個別言語治療/訓練。
- 安排教師或教學助理,以協作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 在教師協助下,安排支援教師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功課輔導。
- 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又透過課堂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成果,在適當時候向家長報告。
- 增撥資源由專業機構提供融合教育服務,支援有不同需要的學生的成長。
- 提供家長教育,包括講座、培訓班及工作坊,讓家長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特性,從而配合學校的措施。